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

台勞?外勞? 出國留學夢想和現實的落差。第二卷: 大部分在英國工作的中國人


在英國工作? 好厲害的樣子! 當我告訴我朋友我曾在英國工作時,我朋友這麼回應我,我有點不好意思的表示,因為外國工作,真的沒有想像中的好,甚至根本只是為了存活而工作。 

論文交完後我在中國人開的中藥店當翻譯跟前台銷售員,跟我的專長沒有關聯,但是有益口語表達跟聽力,薪水也比台灣高很多。 

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,在英國工作的年薪大約從18000磅起跳,等於1500磅左右,折合台幣大約7.1萬元左右,但是這是英國人的價碼,還要扣除20%以上的稅金;而中國人的月薪大約只有1000~1200磅,甚至更少,至於要不要扣稅,就看老闆怎麼跟你談了。許多中國人到大陸是為了拿永居,必須要繳稅紀錄,而像我們這種短期的打工仔,就可以不報稅。 

這份工作其實很簡單,時間都很固定,也很準時下班。只要發發傳單、抓抓草藥、替客人翻譯以及打掃之外,沒有什麼太專業的工作,只要多記幾個單字問題就不大,算是相當輕鬆的工作。 

不過居住的地方就相當壅擠,是老闆提供的一棟三層的英式公寓,有五個房間,可是卻擠個9個人,一套半的衛浴,洗澡上廁所經常要排隊。已經習慣自己睡的我來說一度很難接受,但是實在擠不出房間來,只好硬頭皮住了三個月。 

與別人同住不但無法好好休息,作息也不同,房間更是擁擠,基本上除了一個小桌子的空間外,就剩下床了,而且我還是三個人擠兩張單人床。就是無法好好休息,身體自然容易出問題,當時時序正秋轉冬,我一連感冒了3個月都不會好。而且剛去的菜鳥必須要在大街上,頂著4~5的寒風發傳單,就算戴上手套,半小時也會凍得受不了,往往一站就是一天,偶而才敢喝杯熱水,這樣子感冒哪好得了,而且工作是周休一日。 

介紹我進去工作的朋友,周日還在日本店接了一份工作,加上倫敦大學的亞非學院的專任教師,他總共接了三份工作,每天為了賺錢而忙碌,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他的故事。  

宿舍同仁來自中國各地,有的是醫師有的是前台,分屬不同分店,年紀從20~60歲男女都有,相當有趣。我記得有位大夫可是麵食高手,所有麵食都難不倒他,水餃、貓耳朵甚至自己拉麵都沒問題,一起住的三個月,我吃到許多道地的中國口味。除了這位大夫之外,所有人的基本上都會做菜,經常一起吃飯,算是在異鄉工作時,覺得最溫暖的時候。 

中國人在英國,經常要被老闆欺壓,我聽過別的公司,老闆會用工作visa要脅員工,像是扣薪、不合理要求等,所以就算受到委屈,也只能忍氣吞聲,就為了有朝一日能夠熬過7年,拿到永久居留權。相較之下,中國人相對比較相信台灣人,也較少台灣人為了拿身分而忍氣吞聲的。 

在英國工作的中國人很多,有的銷售助理、餐館廚子、設計師或是中醫師,到英國就是為了賺錢或是千方百計的離開中國,所以能夠忍耐艱苦的環境與逆境,在我眼中,很多中國人在英國就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,為了自己的理想默默存活著。 

英國失業率居高不下,要在英國找份英國人的工作,一定要有夠強的語文或是專業能力,就我知道能夠在英國留下來工作的,大多是設計類的學生,尤其現在英國取消PSA (碩士後工作簽證),想找到願意給中國人工作簽證的老闆,我想是越來越少了。

 
Daniel

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

台勞?外勞? 出國留學夢想和現實的落差。第一卷: 我的第一個外國朋友


5年前,我27歲,2008年,學姊告訴我很多人到澳洲打工旅遊,不但可以學語文,還可以打工,那是我第一次聽到working holiday 這個詞,當時好想去,幻想可以在農場快樂賺錢、在學校開心學英文以及與全世界的人做朋友,更可以像浪子般四處旅遊,但是始終沒有成行。幾年過去,打工旅遊開始爆紅,甚至可以找代辦,前一陣子更引發所謂的台勞說,台灣人到外國,到底是去實現自己的夢想? 還是落入成為台勞的噩夢 

我第一次外國朋友,是我18歲那年認識的,由於不能提前當兵,所以我高中畢業後,就到一家大型的腳踏車零件廠工作,當時的月薪是18K,還要扣保險跟吃飯,雖然不是人生第一份工作,但是卻是第一份出社會的正式工作。 

當時我在加工課擔任操作員,每到下班時間,就會有外勞接替我的工作,直到隔天早上,我再跟外勞交接。為了賺錢,他們往往都拼命加班,經常從晚上6點,工作到隔天早上八點,相當辛苦。 

眾多外勞之中,有些是新人、有些是改過名字來過好幾次的老鳥,對於工作環境相當熟悉,也聽得懂中文,個性也比較開朗,久而久之,就慢慢熟悉起來,有時候,他們會在工廠附近的小吃店或是所謂的泰國店喝啤酒,跟其他公司的泰國人聯繫感情,我下班時偶而會遇到休假的外勞,它們就會主動邀約我喝兩杯,或是研究吉他。我的第一個外國朋友,其實就是泰勞

我第一次踏進公司為她們安排的宿舍時,被眼前的景色嚇到,髒汙的地板、老舊的沙發、發銹的冰箱,牆壁上都是黑油的痕跡。他們住得地方,在我眼中根本是廢墟,如果跟最近電視新聞報導,台灣人到新加坡打工旅遊住爛屋相比,這些外勞住得還更爛些。  

但是這些外勞有的在家鄉已經結婚了,為了賺錢離鄉背井,領低薪、做粗活、住爛屋,但可能是天性使然或是心境早已被環境改變,它們依舊會想辦法找樂子,這讓我想到一部老國片-風雨操場,學生會去偷鄰居香腸一樣,他們心不壞,都為了討口飯吃、讓自己更快樂而已。 

我不禁思考,這樣的心態,跟我們要去澳洲體驗生活學語言一樣嗎? 雖然我沒有深入了解這些泰國人在自己家鄉的模樣,但是要付出高仲介費離開家鄉一定有原因,就是錢。相較台灣人出國打工旅遊,除了錢之外,更希望可以學到國際觀、語言能力以及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。 

從我的第一個外國朋友身上我看到,他們出國是一種為求更好未來的犧牲; 從台灣到外國打工旅遊的您是抱什麼樣的心態呢?

 
Dani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