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

論文資料庫:Beyond Million

為了幫助在英國念書的同學,都能夠快速搜尋台灣學長姐寫過的論文,特別成立了一個:

Beyond Million 台灣留英同學碩士論文百萬寶藏庫


希望蒐集台灣在英國念過書的學長姊的論文,給予正在念書的台灣同學,得以參考,並且激發新的創意。







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

在課本上學不到的英國慣用英文



Cheers:

在英國Cheers 應該算是最常聽到的字,英國人經常用這個字來表示謝謝,所以當有人跟你說Cheers 的時候,是對你表示感謝,而不是要跟你乾杯。

Top-up:

Top-up 這個字,其實就是加值,算是一種動詞。像是電話卡、地鐵票或是瓦斯費,都經常會遇到,你可以跟商店老闆說,I would like to Top-up my credit.

Cash back:

在英國超市購物時若用Debit card 或是信用卡付帳時,店員通常會順口問你 would you like cash back? 指的是除了購買的商品外,是否需要幫您在帳戶裡提取現金

假設你買了30磅的東西,你可以說你要10磅的Cash back,帳戶就會扣40磅,店員還會另外給你10磅現金,比提款機還方便。

Give a go:

不是問你要不要去。這通常是店員與顧客之間的對話,通常店員介紹後,顧客決定要買時,通常會說,OK!I'll give it a go. 意思是,好吧! 我買來試看看!  

這樣的用字,其實最近路透社一篇文章也用到了: 一名攝影師分享在澳網上拍攝鳥與球員的照片中說道:  I was told by my colleagues that they have a competition amongst themselves every year to see who can shoot the best picture of a bird and a player in the same frame, so I decided to give it a go.

To let:
這通常會在房屋外看到,to let表示房子正在出租的意思。




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

那些年倫敦跨年遇到的事


2010年,跟幾個學長姊到倫敦跨年,我想這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跨年經驗了。

如果要用最簡短詞來記錄的話,分別是「漫長的無聊等待」、「遇見用UGG喝咖啡的女孩」、「脖子酸的絢爛」、「碎酒瓶與酒鬼」與「摸屁股的傻蛋」。


先講漫長的無聊等待


由於有學長姊的前車之鑑,所以一定要早早到場排隊,以免沒位置。所以2010年12月31日,下午4點鐘,我帶著我現在太太,跟幾個同學與學長姊,約在泰晤士河畔,正對著倫敦眼位置,準備等待跨年,倒數8小時。



這8小時是沒有演唱會可以看得,頂多就是播放BBC的廣播音樂。而且沒有便利商店,這8個小時我們只能帶著自己的零食與冷的三明治,蜷縮在泰晤士河畔,然後一起看著人潮越擠越多,天越來越黑,溫度越來越低,零食越來越少,膀胱越來越脹。



遇見用UGG喝咖啡的英國女孩


2010跨年,我跟我老婆遇見了一個這輩子不會忘記的英國女生,一位用UGG喝咖啡的女生。



那天好不容易撐過7個小時半,這時候卻開始出現許多人插隊的人,當時我們約有6~7個人,在泰晤士河前第一排圍了一個小圈圈,但是隨著人越來越多,我們的空間越來越擠,甚至有一位穿著時髦牛仔褲,搭配UGG年輕的英國女生,突然擠到我們前面,我們告訴她小姐,這是我們的位置時,她還怪我們空間太大。

當時實在太氣憤了,我們一行人都站起來跟她理論,當時很後悔自己英文不夠好,吵架都吵不贏人家,當下應該要罵台語的,比較夠力,反正聽不懂沒關係,總之氣勢不能輸。


還好學長去年有類似被欺負的經驗,偷偷把拿鐵倒進那個英國女孩的UGG裏頭,算是報了一箭之仇。反正從此之後我對英國女生的印象就是用UGG喝咖啡的女孩。


脖子酸的絢爛


就在一陣混亂跟UGG女孩的攪局之後,終於倒數了。看到投射燈將60秒倒數的數字投射到大樓上,大家開始扯開喉嚨倒數,也連倒數都走音也顧不了這麼多了。

當秒數為零的時候,大笨鐘敲響2011年的第一道鐘聲,伴隨大量的煙火同時爆發,有來自倫敦眼的、泰晤士河上的七彩煙火相互輝印,搭配著流行音樂的節奏噴發,應該有超過20分鐘之久,看得脖子都酸了,但卻也是我看過最精彩的一場煙火之一,8個小時的等待很值得。


碎酒瓶與酒鬼

在倫敦跨年,一定會看到滿地的碎酒瓶跟滿臉是血的酒鬼,如果沒有看到,就算是沒去過倫敦。

更正確的說,很多人還沒跨年就喝掛了,然後很多小屁孩會開始砸酒瓶,或是很多醉漢喝醉摔得東倒西歪,基本上當天很多警力根本來是用來照顧那些路倒的醉漢的。

摸屁股的傻蛋

倒數過後的倫敦,應該是我覺得最恐怖的都市。除了提到滿地碎酒瓶外,還會有很多偷摸女生屁股的傻蛋,為什麼說是傻蛋呢? 因為它們不是真的變態,而是貪玩的小屁孩,趁人多壅擠時,偷摸一把屁股就逃開,根本追不到。


我與太太就在緊張、寒冷、興奮等混亂的情緒中度過難忘的跨年夜,永難忘懷那位UGG女孩,我們這輩子應該也不會再想去倫敦跨年了。




Daniel


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

Boxing day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telegraph.co.uk/finance/newsbysector/retailandconsumer/8977986/Shoppers-hunt-for-bargains-at-Boxing-Day-sales.html

1226日,在英國俗稱Boxing day,指得是聖誕節後各商家大打折扣的日子,衣服出清30%~80%不等的折扣,等於2~7折的價錢就可以買到,甚至更低。

在英國經歷過兩次,分別是2010&2011年,第一年沒有經驗,到商場時早已人滿為患,好東西都被挑走了或是適合的尺寸都沒了,當年是運氣好,才能跟太太在倫敦牛津街的ZARA找到僅存一件XS的大衣。

想要在Boxing day買到好東西有幾個方法。

在聖誕節前看好商品,Boxing day提早到喜歡的商家去排隊。風險是,喜歡的商品很可能很快就被掃光,或是尺寸都沒了。

2011年聖誕節前系,在一家Kent 郡的Bluewater 購物中心逛到ZARA有件大衣我非常喜歡,但是要價不斐,記得好像是170磅的樣子,心想要不再撐幾天等折扣再買,但當時我的論文就是研究快速時尚,深知ZARA產品都是限量的,而且到了Boxing day 可能也搶不到,所以當下決定原價購買。

果真,到了Boxing day,我要的尺寸都沒了,很慶幸當初做出正確決定,這件大衣依舊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件大衣。

另一個購買便宜商品的方式就是網路。除了實體通路外,很多網路通路也會大大折扣,像是ASOS就是。

2010年聖誕節,我們跟幾個同學還有學長姐就窩在廚房餐桌,把ASOS網頁開好,邊聊天邊等待00:00 點一到就下標。

風險是可能有好幾百人甚至上千人都在鎖定同樣的商品,尺寸數量可能更快就沒了。果不期然很多商品幾乎都銷售一空,殘念了。

不只Boxing day,英國經常有折扣季,像是Easter、夏季、聖誕或是跨年前後,真的可以撿到許多便宜貨,像是Diesel 牛仔褲就是我鎖定的目標,只用60磅就買到了,大約台幣3000元。

記得當時在萊斯特一家叫Highcross的購物中心買了一條70磅的Diesel牛仔褲,過幾天居然特價到60磅。我記得後來是我又買了那件60磅的褲子,然後把70磅的退回去。跟台灣動輒7、8千比起來真的很划算。

Boxing day,說穿了就是商人的出清機會,很多人為了貪便宜買到不喜歡或是品質不夠好的東西,真的很浪費,Boxing day 不只要準備好信用卡,最好還要帶上理智。



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

難忘的 Swift Code

圖片來源: http://www.rgcarter-construction.co.uk/case-studies/llyods-tsb-corporate-re-branding/

2012年初,我準備要回台灣,打算把打工的錢匯回台灣,當時不知道原來國際匯款需要一個銀行國際代碼Swift Code。

當時存了3000磅的我,興沖沖把錢存到當時開戶的銀行Lloydes TSB,準備要匯款時,行員問我要我台灣銀行的Swift Code,我急忙打電話回台灣,客服人員告訴我,中國信託沒有Swift code,我一再向英國行員解釋,台灣客服告訴我不需要也沒有那種東西,但是行員堅定的告訴我一定有,如果堅持要匯,我的錢可能會不見。

我當下氣壞了,馬上把錢領出,然後拜託公司帶我去中國城的地下匯兌中心匯款,還花了80磅手續費,但是至少錢是安全的。

回想當時的氣極敗壞,是因為這3000磅可是我辛苦打工存的,而且其中部分還是當初家人借我的款項,行員卻讓我感覺不負責任的雙手一攤。

現在想想,卻又有點好笑,因為出過國的同學都知道,出門在外千萬要靠自己,不能單方面相信一個人,就算別人給了否定的答案,也要多方求證。這點屢試不爽。

但我卻在當下忘得一乾二淨,我只相信客服,卻忘了自己可以google找資料,讓我差點在英國銀行上演吵架的鬧劇,壞了台灣人的名聲。

2年後,工作的關係,又再次遇到Swift code的需求,還好曾經經歷過那段Swift code 的笑話,讓我更能從容面對。

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

我英語爛透了! 還能出國念書嗎? 聽力怎麼練?



聽力這件事情,說真的個人覺得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,畢竟跟英國人交談時,還是會有點吃力,所以不敢說可以告訴大家有多厲害,但是至少可以幫助大家從30分到達60分。 

根據在英國朋友待過的台灣朋友告訴我,大概要在外國待三年,聽力才能進階到溝通無礙的地步,對於我們想把英文學好或是準備考試,但是又無法在國外待三年的人怎麼辦呢? 那就是把環境帶台灣來。 

廣播就是最好的東西,如果你到美國念書就是ICRT,到英國就是 BBC,由於我是去英國念書,所以我給予的建議都是已經英國為主。 

建議可以先從6 minutes English http://www.bbc.co.uk/worldservice/learningenglish/general/sixminute/ 著手,長約6分鐘的廣播,通常由兩位主持人,討論一個議題,並且由一個問題開場,例如,下列哪個是全球最大的大學,三選一,之後主持人會開始談論有關大學的議題,有些單字都會比較簡單,甚至會用英文去解釋,中間會穿插英國人的訪問。 

這裡學英文有好處,第一: 他有文字檔可以下載,第一遍完全都聽不懂沒有關係,聽10遍也不懂也沒關係,這時候千萬不要灰心,因為沒有人天生就懂外國語言,聽不懂是正常的,如果你稍微可以聽得懂,恭喜你,你的起跑點比我前面。 

我剛開始是完全聽不懂,但是聽還是要聽,聽完之後,再看文章邊看邊聽,之後不看文章再聽一遍,這時候可以跟著念。 

: 如果不懂單字,怎麼辦?
: 就照念,管他什麼意思

這個網站的內容比制式的錄音帶或是雜誌的光碟來的生活化,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學習“語調”,台灣人剛開始練習英文是,會很在意發音,怕念錯,希望每個音節都能念清楚,尤其第一個個特別的重,例如Tomorrow to會特別重,常會聽成“吐”“媽”“row”,但是通常to的音是很快速帶過,用to的嘴型發morrow的音,所以“吐”的音就會比較輕。

用注音解釋或許會比較清楚,假設“現在”,注音是ㄒㄧㄢˋ ㄗㄞˋ,其實是用ㄒ的嘴型,去發一ㄢˋ的音,所以重音會放在母音的一ㄢˋ的位置; 在也是同樣道理。 

聽廣播時,就會發現對話中許多字的第一個音,會被連音吃掉,例如: close your eye(可瞜絲ur 愛死) 真正聽到外國人在說的時候,會聽成(可瞜絲ur rice) ,這是因為your eye r eye i音接在一起了成了ri音。 (這一點是一位倫敦大學的語言講師溫教授所告訴我的) 知道這一點,對於聽力很有幫助。

耳機掛一邊  邊聽還要邊唸 

建議聽的時候,可以只用一隻耳機聽,邊跟著唸,這樣另一隻耳朵才聽到你自己發出來的音正不正確,慢慢修正,聽了一遍、嘴巴念一遍、耳朵在聽到自己念的又一遍,這樣可以加速你對英文聽力的進步,更間接鍛鍊到口說,讓口語越來越標準。  

而且現在手機很方便,可以下載到手機裡,iphone還可以直接訂閱Podast,完全免費。我當初在練習聽力時,是買才200多塊的MP3,跑步時邊跑邊聽邊唸,而且我會在睡覺時開BBC world service,這裡什麼樣類型的內容都可以聽到,例如新聞、運動或是音樂等,新聞主播字正腔圓,很清楚,但是用字不見得都懂; 播報足球時則是超級英國腔外加大破音吶喊進球,雖然聽不懂,但也很過癮,我都是半夜起來關電腦,至於有沒有效,我個人覺得多聽還是有幫助低。 

另外建議大家可以利用TEDhttp://www.ted.com/練習聽力,這是邀請各界名人進行約18分鐘以內的演講,內容廣泛多元,從科技到生活,從歷史到人文,而且可以開啟字幕,這裡可以聽到不同腔調,也可吸收新知,我在英國上語言課時,學校還用這裡的影片當作聽力的考題。 
出國念書腔調百百種 

基本上,出國念書才發現,英文不只是英國腔跟美國腔,我班上就有印度、巴基斯坦、英國、中國、拉脫維亞、義大利、泰國、越南等腔調,其實一開始都會聽不懂,但是久而就知就會習慣,所謂的聽力,不外乎就是聽久了,就能知道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,很多東西是課本上學不到的,但是練聽力的目的就是希望出國念書,加強溝通。 老話一句,多聽多念準沒錯。

本倫再次強調,我英文不是很強,只是希望透過自己曾經英文爛到底的經驗,幫助對英文失去信心的朋友,找回一點面對英文的勇氣。

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

我英文爛透了! 這樣還可以出國念書嗎?



出國念書最重要的就是英文,可惜小時不愛念書,英文單字沒認識幾個,考試都不及格,那樣還有機會出國念書嗎? 我想還是可以的!

以我為例,國中進入叛逆期,國一下學期之後,英文就沒有及格過,本來家人期待我可以考進公立高中,沒想到連一半的分數都沒有,後來轉戰高職。念過高職的都知道,高職的英文跟高中差一大截,學好英文不如泡好妞來得實際,所以我高職時的英文也在補考中度過。

之後沒有懸念的四技二專落榜,進入重考的我,依舊struggling,靠著術科跟稍稍扳回一成,摸到一個私立四技,由於我念的傳播相關科系,大二英文就落入選修了。但是這樣我還是在畢業退伍後的四年內,沒有補習依舊完成到英國念碩士的經驗。我是怎麼辦的呢?

關鍵數字: 0.42

 我不是個愛念書的孩子,也無法久坐在書桌上,背單字更是也不行,但是我是那種常常接觸、用久就會熟悉的人,所以就是多接觸,每天看一點。請大家記得一個重要的數字: 0.42,只要每天運用每天的一個小時,就是1/24天的時間,關掉電視,拿出書本或是聽廣播,這一小時可以很隨性的查單字,看看電影或是聽廣播,就是要接觸英文,久而久之,就會漸漸熟悉英文。但是這樣還是不夠,因為出國念書,最重要的就是你的英文成績,英國考雅思,美國考托福,但我是去英國念書,所以只能分享準備雅斯的經驗,對於我這種爛英文的人該如何著手準備呢 

我沒有上過雅思補習班,所以不知道補習班實際上在幹嘛,只知道大概就是每天做題目,做到天荒地老,這點大陸人很強,就算聽不懂,看不明白文章,就是能拿高分。所以補習我想還是有一定的幫助,但是我沒有錢,所以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土法煉鋼,邊工作邊自己唸。

剛開始我會買互動英文或是什麼長春藤雜誌,每次信心滿滿告訴自己要照行程天天念,但是我是那種三分鐘熱度的人,兩天就懶了。就在英文久久無法進步的情況下,所幸遇到一位貴人,中央大學的法語教授,翁明德,他算是我能完成出國念書的貴人。

在一次工作時認識他,因為翁教授課業上的需求,要跟我討論一些事情,所以約在中央大學碰面,我索性提早到順便帶了本英語雜誌邊念邊等他,時間到了,他出現時看到我在念英文,就問我為什麼要念書,我告訴他原因後,他告訴我,這樣不會進步,不如在newsweek課上選一篇不要太艱澀的文章精讀。

於是我每周都要看一篇文章,查每一個單字,每周碰面時把文章整編讀出來,同時還要翻譯成中文給教授看,就這樣一字一句慢慢磨,一個一個文法慢慢認識(隨然我現在文法還是很爛),其中有一篇文章我印象深刻,就是Long March,長的三月? ! 到底什麼是什麼? (沒錯! 我當時英文就是這麼爛) 後來才知道,指的是秦始皇萬里長征的故事,其中我還認識了兵馬俑(Terracotta) 這個字。

所以想要把英文念好,不一定要補習,但是要有一位好老師,遇到問題就問,千萬不要客氣。我一個朋友目前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台語,學英文就是這樣拼命的煩他的老師,雖然老師一度不開心,但是畢業後,他卻是老師心目中最值得驕傲的學生。

除了要精讀之外,更要泛讀,多看多接觸任何文章,只要有關英文都可以去看。一樣每天一小時就可以。
如果能上補習班最好,如果沒有,最好找一個英文很好,可以請教的人,可以幫助解決許多瓶頸,但要俗話說,師父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,最緊是要自己念,遇到不懂就問,累積多了,認識的英文就多了,信心也慢慢增加。

待續….我英文爛透了,聽力怎麼練?